苍山负雪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03-15 19:42:29

摘要:这两句话的简单解释是:作者到达山顶,满眼看到是本来青翠的山峰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着,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这里本来是雪覆苍山,但作者却有意地写成苍山负雪,原因是作者想赋予苍山以生命,苍山像骡马一样负载着沉重的积雪,拉近了山、雪之间的关系,如果说“苍山负雪”是出奇地描绘了积雪的情景,那么“明烛天南”则出色地描绘了积雪的光彩。前句绘景,后句着色,各自承担了描写的任务...

这两句话的简单解释是:作者到达山顶,满眼看到是本来青翠的山峰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着,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这里本来是雪覆苍山,但作者却有意地写成苍山负雪,原因是作者想赋予苍山以生命,苍山像骡马一样负载着沉重的积雪,拉近了山、雪之间的关系,如果说“苍山负雪”是出奇地描绘了积雪的情景,那么“明烛天南”则出色地描绘了积雪的光彩。

前句绘景,后句着色,各自承担了描写的任务,且又相互联系。

文学赏析

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同时穿插对泰山特点的记述和对所见景观的描绘。正文共五段。第一段先从地理环境落笔: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为后文埋下伏笔。

这一段文字,是在作者登泰山之前,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简略的轮廓勾勒,线条清楚。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翻译: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动词,照。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出自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登泰山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文章的基调积极、乐观、豪迈,是清代散文的佳作。

《登泰山记》一文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

这篇散文从语言描写、时间取材上都是别具一格,虽然描写的是众多文人都写过的泰山的景色,但此文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从冬季的角度看泰山,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来描写,让人感受到泰山的神秀壮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让人回味无穷。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诗人,桐城人。人称惜抱先生,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

其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文采,形象性强。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创作背景: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当前作者热点
猜你喜欢